“内卷式”招商引资一度广受关注。部分地方政府为争夺项目,加码招商政策,互挖存量企业,甚至走向严重内耗。这样的做法行不通了!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,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。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也明确规定,没有法律、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,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“税收优惠”“选择性、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”。一些地方要摒弃“内卷式”招商的老思路,从“规范”一词上深刻理解中央决策,从“严禁”一词上看到坚定决心,更要从“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”的大背景中明晰招商思路。
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,在优化产业布局、培育经营主体、带动群众就业、拓宽投资来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在过去一个阶段,不少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,对投资主体具有一定吸引力,也较好地保障了项目加快落地和投产见效。但随着竞争加剧,有的地方追求局部利益、短期效益,为吸引投资主体,违规出台税费、用地、奖补等方面的“土政策”,不仅突破了法律法规的底线,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氛围。
“内卷式”竞争,必然造成“内耗式”发展。从实际效果看,“内卷式”招商政策不仅没有带来持久的发展动力,反而干扰了要素合理流动,扭曲了市场真实需求,导致一些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,损伤了行业和市场活力,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的有效发挥。同时,争相出台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事实上的政策洼地,“打擦边球”的做法削弱了现行法律法规的威信,有可能带来破窗效应。
由此,规范招商刻不容缓,要在符合中央精神和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,大力推动内涵式、集约式招商,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为原则,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,让招商引资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、活力。
一方面,精准把握政策精神。地方违规出台的“土政策”之所以会陷入无序竞争,就是因为一地违规出台、多地跟风模仿,最终还是回到同一起跑线,并没有凸显优势。近年来,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、金融服务、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。由于这些政策在有的地方落实不力、不细,导致一些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不强。
另一方面,精细做好服务保障。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政策好,更离不开服务优。不如提高办事效率,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,让项目早日投产见效,从市场机遇中获利,实现更高收益。同时,为企业梳理资源、政策、资金等要素,便于企业有的放矢,可提高投资效率。近年来,甘肃依托14条重点产业链,制作招商引资资源招商图谱、产业链招商图谱、基金招商图谱和工作清单、投资机会清单、产业政策清单,既为全省精准招商明确了方向和目标,也方便投资企业全面掌握,取得较好成效,项目建设数量和省外到位资金大幅提升。
总之,要将中央精神吃准吃透、落实落细,把营商环境理顺理清、做好做优真实股票十倍杠杆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引导招商引资走上由“拼优惠”转向“拼服务”“拼环境”“拼实力”的良性发展之路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陈发明)